齐鲁网·闪电旧事4月27日讯(山东台分析)4月26日下战书,“红动齐鲁”红色故事大赛展现暨艺术思政课进学校勾当走进山东农业工程学院。展现勾当以“一粒种子”的史、奋斗史、立异史为叙事线索,通过山东大地上“红色火种”“科技火种”“芳华火种”的接续传承,注释中国人谱系的实践伟力。这是开展 “进红色场合 听红色故事 担回复大任 做时代新人”教育实践勾当进行的一次全新摸索,也是“红动齐鲁”红色故事大赛的一次展现,通过沉浸式艺术呈现取互动体验,指导学生正在红色文化中,厚植家国情怀、建牢根底。展现勾当恰逢全国高档农林院校“概论”课讲授研讨会正在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校区召开,来自全国的40多所农林高校马列学院参会代表及高校学生等500多人配合了这堂艺术思政课。展现勾当分为“燎原”“耕作”“丰收”三个单位,打制了一堂兼具立异性、思惟性、艺术性的艺术思政课。将“农事文化”取红色基因深度融合,出格设想了青年师生互动分享、前院长视频寄语、创业村落故事分享等环节,为青年学生夯实了担回复大任、做时代新人的抱负。“燎原”单位以1921年至1949年的年代为叙事阶段,讲述了红色村子山神庙、豪杰母亲陈若克、兆端大娘送子参军的故事。凝结起“党群齐心、军平易近情深、水乳交融、取共”的沂蒙,如星星之火正在齐鲁大地燎原千里。正在“耕作”单位,山东汉子焦裕禄和天斗地,率领兰考县人平易近管理风沙、内涝、盐碱“三害”。面临蔬菜“洋种子”的掣肘,寿光人自从研发蔬菜良种之,自从研发140个蔬菜品种,山东种业由此实现了“从无到有”“由弱到强”的逾越性改变。面临盐碱地管理难题,山东科研工做者给出了“以种适地”的立异思,研发出耐盐碱的多量做物新品种;而袁隆平院士青岛“海水稻”团队以一棵“海水稻”打开了盐碱地粮食种植的新六合,最高亩产860公斤创下了全国“海水稻”单产最高记实。故事环环相扣,1949年至2012年近70载的大地长歌彰显了盐碱滩涂上的中国志气。正在“丰收”单位,以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三代校友田埂上的跨时空对话及“蚯蚓”刘昌法扎根膏壤根究村落幸福的两则故事为从线,讲述新时代以来齐鲁儿女正在村落复兴上写下的齐鲁答卷。据领会,从2019年至今,“红动齐鲁”红色故事大赛已成功举办6届,共有上万名员、4100多个红色故事参赛,构成了以《山东红色故事荟》册本为代表的系列红色故事。为留念中国人平易近抗日和平暨世界反和平胜利80周年,本年大赛将环绕爱国从题,凸起抗和的时代回响,连续开展“红动齐鲁”红色故事大赛“五进”展现勾当(进校园、进社区、进企业、进村落、进机关)!